欢迎访问广东嘉澳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网站,我们竭诚为您服务!
4公司动态
您的位置:首页  ->  公司动态

如何提升市政园林的生态功能?

文章出处:公司动态 责任编辑:广东嘉澳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发表时间:2025-09-03
  ​提升市政园林的生态功能,需从 “构建健康生态系统、强化自然调节能力、促进生物多样性、实现资源循环利用” 等核心目标出发,结合规划设计、植物配置、技术应用及管理模式的优化,具体措施如下:
市政园林
一、构建近自然的植物群落,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
以乡土植物为核心,减少外来物种依赖
优先选用本地原生树种、灌木和地被(如北方的国槐、栾树,南方的香樟、榕树),其适应本地气候、土壤条件,抗逆性强(耐旱、抗病虫害),且能为本地昆虫、鸟类提供食物和栖息地(如乡土乔木的果实是鸟类的天然食源)。
控制外来物种(尤其是入侵性物种,如加拿大一枝黄花),避免因缺乏天敌破坏本地生态平衡;若引入外来植物,需经过生态风险评估(如选择已驯化、无入侵性的品种)。
打造 “乔 - 灌 - 草 - 地被” 多层复合结构
打破单一草坪或纯林的简单模式,构建垂直分层的植物群落:上层以高大乔木提供遮荫和栖息空间,中层用灌木(如紫薇、丁香)增加生物多样性,下层搭配耐阴地被(如麦冬、玉簪)和草本花卉(如金鸡菊、波斯菊),地面覆盖落叶或碎木片(模拟自然枯落层)。
多层结构可提高单位面积的绿量(叶片总面积),增强光合作用效率(固碳释氧能力提升 30% 以上),同时通过根系分层吸收不同深度的水分和养分,减少水土流失(比单一草坪的保水能力高 50%)。
二、强化水文生态调节,打造 “海绵型园林”
采用自然式雨水管理技术
建设下凹式绿地(低于周边路面 5~10cm)、雨水花园(种植耐湿植物如菖蒲、鸢尾),通过土壤渗透和植物吸收滞留雨水,减少地表径流(可削减 50%~70% 的雨水排放量),缓解城市内涝。
推广透水铺装:园路、广场采用透水砖、透水混凝土、碎石铺装,让雨水直接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;停车场采用植草砖(草皮与硬化结合),兼顾停车功能与雨水渗透。
构建自然水系与生态驳岸
对园林内的湖泊、溪流,避免硬化直壁驳岸,改用生态驳岸(如卵石、木桩、植被护岸),允许水体与土壤、植物自然交换,净化水质(植物根系吸附氮磷等污染物),同时为水生生物(如鱼虾、蛙类)提供栖息地。
保留或营造小型湿地(如人工湿地),通过水生植物(芦苇、香蒲)、微生物和土壤的协同作用,净化雨水和生活污水(COD 去除率可达 60% 以上),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(处理后的水可用于灌溉)。
三、提升生物多样性,构建城市 “生态廊道”
营造多样化的栖息地
保留园林内的自然生境:如保留部分杂草区(而非全铺草坪)、枯木(作为昆虫和鸟类的栖息场所)、岩石堆(为小型爬行动物提供庇护),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 “冗余”,减少人工干预(如避免过度修剪草坪,允许野花自然生长)。
针对特定物种设计栖息地:如在乔木上悬挂人工鸟巢(吸引食虫鸟类控制害虫)、在水体边设置浅滩(供鸟类饮水)、种植蜜源植物(如月季、薰衣草吸引蝴蝶和蜜蜂),形成 “植物 - 昆虫 - 鸟类” 的食物链。
打通园林与城市生态网络的连接
通过绿道、滨河绿化将分散的市政园林(公园、街头游园、防护绿地)串联起来,形成连续的生态廊道,方便物种迁移(如鸟类在不同绿地间觅食、繁殖),避免 “生态孤岛” 效应(单一绿地难以支撑复杂生态系统)。
园林边界采用 “渐变式” 设计:从核心区的自然植被过渡到边缘的半自然植被,再衔接城市建成区,减少生态系统的 abrupt 边界,降低物种迁移阻力。
四、优化土壤与物质循环,减少人工干预
改良土壤质量,提升生态基底
避免土壤压实:园林施工时减少重型机械碾压,保留土壤自然结构(孔隙度),必要时添加腐叶土、蚯蚓粪等有机肥改善土壤肥力(提升土壤保水、保肥能力)。
推广 “落叶还田”:将修剪的枝条、落叶粉碎后作为覆盖物或堆肥,返回土壤(替代化肥),实现养分循环(每年每公顷可减少 30% 以上的化肥使用量),同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。
减少化学干预,推广生态养护
病虫害防治:优先采用生物防治(如释放瓢虫控制蚜虫、用性诱剂诱杀蛾类)、物理防治(如黄板诱杀粉虱),减少杀虫剂使用(避免误伤传粉昆虫和鸟类);必要时选用低毒、低残留农药,且避开开花期和鸟类活动高峰。
灌溉与修剪:采用智能灌溉系统(根据土壤湿度自动浇水),减少水资源浪费;草坪修剪高度提高至 5~8cm(留茬过高可增强抗旱性,减少修剪频率),且修剪后的草屑留在原地(作为天然覆盖物)。
五、融入智慧化管理,提升生态功能监测与优化能力
建立生态监测系统
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测园林内的环境指标:如空气温湿度、PM2.5 浓度、土壤墒情、水体 pH 值等,通过数据平台分析生态功能变化(如绿地对微气候的调节效果),为优化管理提供依据。
定期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:记录鸟类、昆虫、植物种类及数量变化,评估园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度(如鸟类种类增加说明生态环境改善)。
推行 “低干预” 管理模式
对自然生长的植物群落减少人工修剪和改造,允许一定程度的 “野趣”(如野花自然散播),降低养护成本的同时,为野生动物提供更自然的栖息环境。
划定 “生态保育区”:在大型公园内设置禁止游客进入的区域,作为物种繁殖和自然演替的核心区,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。

  • 联系人

    联系人

    汪先生/134-2488-9185
  • 邮箱

    邮箱

    1540865312@qq.com
  • 地址

    地址

    东莞市东城区乌石岗工业路品普商务中心B座-302/303号
  • 嘉澳园林
    广东嘉澳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访问量:百度统计】【后台管理
    技术支持:东莞网站建设 备案号:粤ICP备2022103402号 【BMAP】【GMAP
    *本网站部分素材来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请速告知,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*
    关键词:园林景观设计公司园林景观工程市政园林东莞园林绿化
    手机APP二维码